欢迎访问青岛大学创新创业学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赛事信息】关于选拔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重点培育项目的通知

作者: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 2025-03-24

关于选拔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重点培育项目的通知

各学院:

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参赛学生代表的回信精神,以大赛为平台,聚焦创新人才培养,营造良好创新生态,扎实推进我校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组织工作,全面提升我校大学生参赛项目水平,经研究,决定在各学院遴选一批重点项目进行培育,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遴选条件

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重点项目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项目能够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各领域现实需求,充分体现学院在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培育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制造业、农业、卫健、能源、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人工智能、数字技术与教育、医疗、交通、金融、消费生活、文化传播等深度融合。

(二)项目应具有良好基础,具备参加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的条件,明确对应赛道、组别、类型,在全国总决赛中具有夺金潜力。具体要求可参照2024年大赛文件(见附件1)并明晰2024年大赛评审规则(见附件2)。已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历年总决赛各赛道金奖和银奖的项目,本次不再申报。

(三)项目要充分考虑学院学科专业发展优势,具有较高的可持续发展和成果落地转化潜力,鼓励学科专业交叉融合,能够切实提升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四)项目应具有明确的指导教师团队和项目团队成员。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优秀项目,学科竞赛国家级获奖项目重大科研成果项目申报。对学生负责人发表过高水平论文或专利的项目优先支持,对参加创新创业类比赛获得优异成绩的项目优先支持。

(五)具有可落地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和已有产业化基础的,且学生团队参与度高和相关专利、软著等前期成果丰富的创新创业项目。

二、主赛道参赛要求

(一)本科生组

1.创意组

1)参赛项目具有较好的创意和较为成型的产品原型或服务模式,在大赛正式通知下发之日前尚未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

2)参赛申报人须为项目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及成员均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本专科生(不含在职教育)。

3)学校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不能参加本组比赛(科技成果的完成人、所有人中参赛申报人排名第一的除外)。

2.创业组

1)参赛项目须已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在大赛正式通知下发之日前注册)。

2)参赛申报人须为项目负责人且为参赛企业法定代表人,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本专科生(不含在职教育),或毕业5年以内的全日制本专科学生(即2020年之后的毕业生,不含在职教育)。企业法定代表人在大赛正式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

3)项目的股权结构中,企业法定代表人的股权不得少于10%,参赛团队成员股权合计不得少于1/3。

(二)研究生组

1.创意组

1)参赛项目具有较好的创意和较为成型的产品原型或服务模式,在大赛正式通知下发之日前尚未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

2)参赛申报人须为项目负责人,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研究生。项目成员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研究生或本专科生(不含在职教育)。

3)学校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不能参加本组比赛(科技成果的完成人、所有人中参赛申报人排名第一的除外)。

2.创业组

1)参赛项目须已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在大赛正式通知下发之日前注册)。

2)参赛申报人须为项目负责人且为参赛企业法定代表人,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研究生,或毕业5年以内的全日制研究生学历学生(即2020年之后的研究生学历毕业生)。企业法定代表人在大赛正式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

3)项目的股权结构中,企业法定代表人的股权不得少于10%,参赛团队成员股权合计不得少于1/3。

三、红旅赛道参赛要求

(一)参赛项目要求

参加红旅赛道的项目应符合大赛参赛项目要求,以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助力“新农村、新农业、新农民、新生态”建设,引导师生扎根基层创新创业,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内容可围绕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在推进农业农村建设、城市社区治理、城乡融合发展等方面有创新性、实效性和可持续性。

以团队为单位报名参赛。允许跨校组建团队,每个团队的参赛成员不少于3人,原则上不多于15人(含团队负责人),须为项目的实际核心成员。参赛团队所报参赛创业项目,须为本团队策划或经营的项目,不得借用他人项目参赛。

参赛申报人须为项目实际负责人,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生(包括本专科生、研究生,不含在职教育),或毕业5年以内的学生(即2020年之后的毕业生,不含在职教育)。企业法定代表人在大赛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

(二)参赛组别和对象

1.公益组

1)参赛项目不以营利为目标,积极弘扬公益精神,在公益服务领域具有较好的创意、产品或服务模式的创业计划和实践。

2)参赛申报主体为独立的公益项目或社会组织,注册或未注册成立公益机构(或社会组织)的项目均可参赛。

2.创意组

1)参赛项目基于专业和学科背景或相关资源,解决农业农村和城乡社区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助力乡村振兴和社区治理,推动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共同发展。

2)参赛项目在大赛正式通知下发之日前尚未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

3.创业组

1)参赛项目以商业手段解决农业农村和城乡社区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助力乡村振兴和社区治理,实现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共同发展,推动共同富裕。

2)参赛项目在大赛正式通知下发之日前已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项目负责人须为法定代表人。项目的股权结构中,企业法定代表人的股权不得少于10%,参赛成员股权合计不得少于1/3。

四、产业命题赛道说明

(一)目标任务

1.发挥开放创新效用,打通高校智力资源和企业发展需求,协同解决企业发展中所面临的技术、管理等现实问题。

2.引导高校将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促进学生了解产业发展状况,培养学生解决产业发展问题的能力。

3.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立足产业急需,深化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校企协同培育产业新领域、新市场,推动大学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

(二)参赛流程

1.命题征集

国赛通知发布后,产业命题赛道将针对企业开放创新需求,面向产业代表性企业、行业龙头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等征集命题(企业命题通常聚焦国家“十四五”规划战略新兴产业方向,倡导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围绕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对应的产业和行业领域,且基于企业发展真实需求)。命题征集时间约在4-6月,命题发布时间约在6月。

2.团队揭榜

企业发布命题后,参赛团队选择自己特长领域的项目揭榜参赛,所提交的命题对策须符合所答企业命题要求。参赛团队须对提交的应答材料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不得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物权。期间需联系发布命题的企业,确定具体任务需求、目标等,并在参赛期间,获得企业的认可。

五、推荐名额

各学院报送推荐数量不限,但需结合学科专业发展与项目完整度(如相关专利、论文、公司营业执照、财务报表、创业计划书等)对推荐项目进行排序

六、组织工作

(一)正式报名渠道尚未开通,请意愿参赛的各项目团队填写《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青岛大学重点培育项目申报表》(见附件3),成员加入青岛大学2025创新大赛交流群(QQ群号:1029633262),及时关注后续通知。

(二)请各学院按照要求对本学院项目进行遴选推荐,并于2025年4月3日前报送重点培育项目申报表(附件3)与重点培育项目汇总表(附件4按推荐顺序进行排序)及相关支撑材料电子版与盖章版一并发送邮箱qducxcy@163.com,邮件命名格式为XX学院重点培育项目申报材料

(三)创新创业学院将对入选的重点培育项目,提供包括资源、场地以及项目培训等方面的支持,以促进优质资源共享,为项目的成长和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七、工作要求

(一)本项工作对于我校2025年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的备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希望各学院能够给予高度重视,精心挑选并积极推动,以期重点培养一批优质的参赛项目,从而有效提升我校参赛项目的整体质量。

(二)各学院积极营造创新创业氛围,激发青年学生创新创造热情,动员支持有创新意向和潜力的学生积极参与,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与创新教育深度融合,加强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

(三)希望各学院采取积极措施,邀请高水平教师作为指导教师,为参赛项目提供示范和指导,促进优质资源互联互通,为项目的培育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支持。


联系人:刘张弛

联系方式:85957378


附件:

1.教育部关于举办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的通知

2.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评审规则

3.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青岛大学重点培育项目申报表

4.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青岛大学XX学院重点培育项目汇总表



创新创业学院

2025年3月24


  • 附件【附件.zip】已下载

地址: 青岛市崂山区宁夏路308号青岛大学博远楼
联系电话: 85957378、85952236
邮编:266071
邮箱:qducxcy@163.com


请您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