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青岛大学创新创业学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基层动态   >   正文

创新创业在行动⑥|院企协同 专创融合— —走进纺织服装学院

作者:    信息来源:创新创业学院    发布时间: 2020-11-19

院企协同,专创融合 创建行业特色创新创业教育新格局

一、工作理念

学院围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把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学院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和重中之重,着力抓培养方案修订、课程体系建设、培养机制创新、教学方法改革和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坚持创新融合专业、创新引领创业、创业融入专业、创业带动就业,探索建立了“组织保障、课堂教学、实践训练、指导服务、文化引领”五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初步形成了符合学院实际、独具行业特色、适应学生需求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二、工作举措

01.深化教学改革,促进创新创业发展

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将创新创业教育引入到各专业的教学活动中,按照“面向全体、融入专业、强化实践”原则,构建以创新创业引导课程、理论课程和专业课程为核心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以课程为基础结合教师特色研究领域,重设教学活动,加强课堂互动,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有效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人才培养模式等的综合改革,结合企业需求,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意、创新能力。以创新创业促教学,以创新创业促就业。完善校企合作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和实训教学体系,实现从技能训练向技艺培养的提升;实现学生创新创业的融合发展。

02.实行本科生学业导师制,为创新创业保驾护航

为使高水平师资队伍与学生成长成才能够紧密融合,让教师成为学院人才培养的助推器,让学生享受到高水平师资队伍带来的文化给养,学院自2017年开始全面实行本科生学业导师制,对本科生进行全方位、全过程指导。以本科生学业导师制为纽带,以实验室为平台,打造本硕博科研共同体。每位教师每年级指导3-5名本科生,学业导师在大一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指导学生专业学习和学业规划、在大二、大三指导学生积极参与科学研究、创新训练、学科竞赛等,在大四指导学生考研复习、专业志愿选择、复试调剂指导和就业指导等。学业导师通过指导学生参与自己的科研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和学科竞赛等方式,挖掘学生的科研能力潜质,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并让学生充分利用学院先进的设备进行实验研究,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快速提高。

03.依托科研平台,培育创新创业项目

学院拥有省部共建生物多糖纤维成形与生态纺织国家重点实验室、山东省海洋生物质纤维材料及纺织品协同创新中心、山东省生态纺织协同创新中心、山东省特型非织造材料工程研究中心、山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十余个科研教学平台,基于这些平台建设一批创新创业培育基地,对学生进行“研教融合”、“产教融合”、“技工融合”、“艺工融合”的多维度立体化培养。

04.加大投入,促进创新创业项目转化

加大对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扶持力度,学院派专人为学生提供创业咨询,开展“创业指导、创业孵化、创业基金”三位一体的创业推动模式,培育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建立导师团队,聘请知名教授、高级工程师、知名设计师等担任导师,开展项目指导、培训;进行市场宣传与开拓,提供项目来源、技术支持等,将学生的设计创意成果推向市场,促进技术服务及成果的转化;建立创业基金,以奖励的形式对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项目进行资助。

三、工作成效

本科生全程导师制的实施是“以本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办学理念的有益探索,不但提升了导师的专业知识素养和指导能力,也极大促进了本科生全面个性化健康发展,实现了教研融合和师生相长,为今后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9年和2020年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分别立项64项、52项。其中,2019年立项2项国家级项目、7项省级项目和55项校级项目,2020年立项4项国家级项目、8项省级项目和42项校级项目。

四、未来计划

01.完善激励体系

结合新一轮的分级分类考核,完善创新创业指导在教师岗位职责中的设置。完善学院奖励体系,增强对大创项目、学科竞赛等创新创业优秀导师的奖励。

02.完善学生服务平台的运行机制

加强师生交流,院内外交流,朋辈引导。保持与纺织企业的交流,将企业课题作为学生的创新创业课题。

03.完善大创项目的桥梁功能

将其与课堂知识、学科竞赛、科研项目进一步衔接融合,增强项目选题的针对性,提高国家级和省级项目立项的比例。

04.加强对大创项目运行的监督考核

加强对导师指导工作、学生参与项目情况的考核, 提高项目运行的质量。

创新创业经验谈

纺织服装学院服装系的于淼老师,通过教学思考,尝试将课程课堂教学、学生大创项目、毕业论文课题等与学生创新创业有机结合在一起,指导学生获得第三届中国纺织类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岛大学校赛铜奖、“创客中国”纺织服装行业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优胜奖、作品入选第二届军服设计大赛优秀作品集等,形成以创新促进育人、以比赛带动项目的良性循环。参赛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式各样的困难,有时同学们会几条创作思路混杂在一起不清晰,有时实验中间进行不下去会打退堂鼓,有时会遇到技术上的瓶颈突破不了。每当这时,于老师耐心跟同学交流,首先安抚同学的焦躁或者畏难情绪,然后抽丝剥茧般地帮助同学分析问题,讨论解决方案。于老师总是提醒同学们:方法一定总比困难多!

2019年在青岛大学承办的“鲁泰杯”第十届全国大学生纱线设计大赛中,我院学生潘依诺、杨春冰、李炳义的作品《三千虹丝绕指柔——植物染赛络菲尔色纺纱》荣获特等奖。该届比赛中我院学生还获得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三项。其中,其中特等奖作品由纺织工程系副主任姜展老师指导完成,姜老师在两届比赛中获得“优秀指导教师”称号。姜老师在比赛前组织学生进行设计方案讨论,思考利用现有的纤维材料如何纺制出独特风格的纱,并结合纺纱理论讨论其可行性及社会应用价值。在纱的纺制过程中,他们牺牲假期时间,加班加点不断尝试设计方案,通过动手操作将理论付诸实践。在纱线设计说明书的撰写过程中,姜老师会以学术论文的写作要求对学生进行指导,强化学生在学术文章写作上的规范性。纱线设计大赛是团队合作的项目,在培训的过程中注重分工与合作、沟通与交流,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做到高质量地完成任务。

陈文成老师是青岛大学纺织服装学院的一名设计专业课教师。自2005年以来,他看到了服装行业中产学研一体化的趋势,开始自发组织同学们业余时间进行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实验,并以当地企业为基地,到2008 年青岛大学推行大创项目时,同学们已经比较熟悉这种学习方式。十多年来,陈老师带过数届学生参加大创和竞赛,仅2019年指导作品《韵》获得“明远杯”国际家居纺织品创意设计大赛铜奖,《军的五次方》获得“军装文化创意设计大赛”创意潜力奖,《山石》获得“红绿蓝杯”第十一届中国高校纺织品设计大赛三等奖。陈老师认为每一次的获奖对同学们来说,无疑是成长过程中的转折点和加油站,进一步激励了同学们对艺术的追求与信心,是一个有担当,重责任,有情怀,讲奉献的教育工作者。









地址: 青岛市崂山区宁夏路308号青岛大学博远楼
联系电话: 85957378、85952236
邮编:266071
邮箱:qducxcy@163.com


请您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