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冬日的寒风里
或许你还缩在被窝里
抱怨着风太大、天太冷
却不知道有这样一群志愿者
他们顶着刺骨的寒风
在某个不起眼的角落
默默付出,温暖着整座城

12月7日至9日,第六届山东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决赛于青岛大学浮山校区举行。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遴选50名志愿者承担大赛会务工作,为百名专家评委、84位领队、500支参赛团队近两千人服务,展现了青大旅地学子昂扬的精神风貌,服务态度和质量受到老师们及参赛团队的一致好评!
//志愿进行时——最是一抹青大蓝
寒风凛冽,刺骨生寒
你们湛蓝的衣着如冬日的飞雪
你们亲切的笑容如春天的暖意
选手走过你们身旁
耐心讲解,礼貌服务,用心对待
将自己所感受到的青大温度传递给他人
你们放弃休息,挺立于比赛现场之间
细心指导选手签到
你们倾耳聆听,生怕错过一点一滴
耐心向领队介绍报告时间和地点


在整个服务过程中,每个志愿者都尽心尽力,没有丝毫懈怠、更没有厌倦的情绪,全心全意地尽着自己的责任。虽然很累,但依然笑容满面,热情饱满。他们的热心、细心、耐心、贴心赢得了工作人员的一致赞扬。
//志愿者感悟——牢记使命付实践
我把生活中的情绪当做是一种恩赐
把世间万物,山川河流
都当成我应该去爱的东西
我想要让身边的人因为我的存在
而感到幸福

这是我第一次当这种大型活动的志愿者,第一个感觉就是累,每天六点多就起床赶往博远楼或者国际学术交流中心,晚上八九点才回到宿舍,而且虽然天气特别冷但是我们必须要穿着很薄的志愿者服为评委以及参赛选手们服务。但是在解答老师以及同学们的各种问题的过程中,在给评委老师打电话时,在给领队老师发短信通知比赛结果时,在引领评委老师去往比赛场地的路上时,我觉得是特别有意义的,而这种意义也就冲淡了天气的寒冷。作为青大人,作为旅地人,对于这次志愿服务,我感受到的,是浓浓的自豪感。
——张洪丽

这是我首次以志愿者身份融入大型赛事的圈子。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辛苦与满足这两种感觉在我体内交织,志愿服务既是“助人”,亦是“自助”,既“乐人”,也“乐己”。本次活动中我主要负责布置场地,现场机动以及对接酒店选手与车俩。在布置场地的任务里,既体会了工作的辛劳,也相应了解到举办与管理大型活动的不易以及协同合作的重要性;而从对接的任务中,无论是在赛前与参赛队伍进行电话联系,或是晨午时分在酒店门口对接司机师傅、参赛队伍领队及选手,都有效提升了自己人际沟通交往能力以及准时性观念。总之,真心感谢学院能给我们这样一次难得的机会进行志愿服务,我们得到了理论知识以外的宝贵人生财富,身为旅地的一员,我感受到了澄廓的幸福感与成就感。
——曾蔚

我非常荣幸被选为这次科技大赛的志愿者,一开始觉得很简单,但是我们前后经历了三次培训,我才感受到压力很大,远远不是我想象的那样,我在两天里负责评委老师签到,对接领队老师以及比赛叫号,我从中学习到了很多,比如如何更加高效礼貌的和老师沟通,处理现场的突发情况等等。同时老师的每一句问候与关心,比赛选手的每一声谢谢都让我感受到了这次志愿活动的意义与自己存在的价值。
——王静锐

上周山东省科技创新大赛志愿者的工作圆满结束,也收获颇丰。这是我第一次参加这种大规模活动的志愿者工作,也明白了一个小小的证件和统一的服装背后是沉甸甸的责任和担当。在活动举办的好几天前,负责人和老师们就相当重视此事,给每位同学都划分的详细的工作任务并开展了相关培训。我从最开始的时候有一些手足无措到后来一天对工作的得心应手,这不仅仅是对自己职责的履行,更是对自我的历练。整个志愿者工作的进行有条不紊,也让我看到了凡事提前计划安排、有效分工的重要性。希望以后有机会可以再多多参与这样的志愿者活动,为集体贡献力量的同时,也丰富自己。
——王博文

这一次志愿服务的经历倒不如说是一次学习的过程。在志愿服务的第一天,创新创业学院的张院长在指导我们工作的时候跟我们说,不要把我们自己当成来义务劳动的,我们要全面考虑,做好十足的准备,在服务他人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能力,让自己也得到成长。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着很多不可控因素,而我们也从最开始的慌乱无措到后来从容应对,不管是在评委报到还是在现场叫号,还是在赛后的颁奖典礼,所有的工作人员,所有的志愿者都在为这次大赛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而我作为志愿者中的一员,代表着旅地人,代表着青大人为此次大赛贡献这自己的力量,更从中成长了自己也锻炼了自己。
——徐乐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