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青岛大学创新创业学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报道   >   正文

硬核!我校代表队在第十二届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中获得优异成绩

作者: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 2020-04-29

12月6日至9日,第十二届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在云南玉溪举行,我校11支代表队成功入围全国总决赛,并获得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3项的好成绩。

我校也荣获2019年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优秀组织奖”,管殿柱老师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

其中机电工程学院金妮妮、焦培林、侯祥山、沈佩、任林团队的作品《西洋参精密自动播种机》,张建康、张纯正、田国梁、李官武、韩涵团队的作品《夏威夷果自动破壳分离一体机》,毕文哲、邱续程、薛奎奎、寻明格、路凯屹团队的作品《一种可实现自动入料的枣夹核桃制作机器》等3项作品荣获开放自主命题——数字工业设计大赛一等奖,周吉来、曾玥、蒋小川、尹贻祯、韦统政团队的作品《传送式雨伞甩干烘干一体机》荣获开放自主命题——数字工业设计大赛二等奖

师范学院“MAMACITA”团队的作品《七里随舟行山塘》获得国赛二等奖,团队成员为任晓曈、肖凤、赵心怡、邱晓琦、耿春妮,指导教师是邵磊、张绪良;“接力2+3”团队的作品《青岛掌上游2.0》获得国赛三等奖,团队成员为李亚芳、周小琪,肖凤、李智英、王源源,指导教师是邵磊、赵炜;“Swagger”团队的作品VR版《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获得国赛三等奖,团队成员为李田田、李智英、王源源,指导教师是邵磊、林刚。

数据科学与软件工程学院高语、韩林松、常洁、陈艺豪、王崯团队设计的作品“VR生命科技馆”,在VR/AR应用创新大赛中荣获二等奖,指导教师为王寿苹、赵俊莉;俞嘉琪团队设计的作品“清水美术馆”,在数字文化设计大赛中荣获二等奖,指导教师为王寿苹;韩林松、高语、张新宇、董士成、王崯团队设计的作品“看湖小墅”,在数字人居设计大赛中荣获二等奖,指导教师为王寿苹、辛克恒;刘书妍、王璞团队设计的作品“10平方米天堂”,荣获国赛三等奖,指导教师为王寿苹、杜娜。

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由国家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中国科协等部门指导,国家制造业信息化培训中心、全国3D技术推广服务与教育培训联盟、中国图学学会、光华设计发展基金会等单位共同主办,是国家大力推动自主创新、实现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转变的新的时代背景下的开展的一项全国性赛事至今已连续成功举办至第12届,受到各地方、高校和企业的重视,赛事规模稳定扩大,参赛高校连续每届超过600所、参赛企业每年超过1000家,初赛参赛人数累积突破700万人,已成为全国规模最大、规格最高、水平最强、影响最广的全国大型公益品牌赛事与“互联网+创新”行业盛会,被业界称为“创客嘉年华、3D奥林匹克、创新设计奥斯卡”,2019年起也被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正式列入全国高校“30+4”学科竞赛评估体系

让我们来看看参赛选手们的感悟吧!

"17级机械电子工程专业 张建康: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是参加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最大的感悟。

在准备阶段,工作原理通过模拟实验去验证,动画仿真极力做到真实,作品完整性要求对新软件的熟练掌握,将这些任务进行分工后,发现产生了许多问题,于是我们进行了多次的比对和改进。在遇到瓶颈期时,管殿柱老师会给我们进行了指导。

在比赛时,因为我们是11号,便格外注意了评委老师对其他队伍的点评,发现评委老师对细节原理及合理性特别重视,我们便着力准备,答辩时重点讲解。答辩完,评委老师对我们的项目表示肯定后,我们感到松了一口气。最后得知获得一等奖,心情还是蛮激动的,付出有了收获

17级能源与动力工程 金妮妮

本次大赛我们收货颇丰,我们能有这么好的成绩特别要感谢项目制作过程中各个老师的指点,以及带队管老师在参赛过程中对我们无微不至的关爱和不断的鼓励。

我想,项目筹备过程中难忘的经历和从中得到的体会将成为我们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和最美好的回忆,我们也将继续带着这份回忆继续努力,创造更好的成绩。

16级教育技术专业 王源源

年初到年尾,从寒假开始备赛,到省赛特等奖,再到站在国赛现场,3D与VR创新之路令我们欣喜同时也伴随着些许遗憾,但玉溪之旅仍然令我难忘······

感谢邵磊、赵炜、林刚及张绪良四位老师的悉心指导与帮助,我们收获了许多荣誉,也收获了参赛的难忘经历。

决赛现场有许多大神级的人物,他们精致的3D模型、超强的动画表现力以及创新的应用方式令我赞叹,我们也认识到自身的许多不足,还需继续努力。

玉溪晴空万里的天气与挂在脸上的笑容很配哦,期待来年再见!

17级 机械工程专业 毕文哲

我们的项目最开始进行的是实体机器制作,参加山东省大学生机电产品创新设计大赛,后来也恰好有这个机会参加了3D动力大赛。因为有了做实体机器的基础和经验,我们对项目的完善设计也更加考虑实际,避免了空想与不切实际。我们的团队成员也都是大学生创新实践协会的成员,在以前的多次比赛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对于比赛的态度也更为严谨。项目进入国赛之后,我们对项目的每一处细节都进行了完善,对PPT、视频进行反复推敲修改,也获得了老师和学长的宝贵建议与指导。直到比赛前一天,我们依然处于紧张而有序的准备中,最后也很幸运地获得了全国一等奖。这次比赛带给我们的感受正如参加过的每一次竞赛带给我们的体会——越努力、越幸运

"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

手中的证书是时光的刻印

也是自我成长的见证

愿他们前行的路上

一如既往 再创佳绩

地址: 青岛市崂山区宁夏路308号青岛大学博远楼
联系电话: 85957378、85952236
邮编:266071
邮箱:qducxcy@163.com


请您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