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青岛大学创新创业学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报道   >   正文

独家!探索省科创大赛金奖背后的故事

作者:    信息来源:    发布时间: 2020-05-06

第一站

采访项目:“风驰电涌”一种可调节的垂直轴阻力型风力机

采访对象:项目负责人 王清正

采访地点: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

BE7B

介绍起自己的项目,王清正流利地讲道,“我这个参赛项目是关于风力发电方面的,现在大家常见的是水平轴的风车式风力发电机,但是我国乃至全世界的垂直轴风力机的发展还有待突破,大型化的垂直轴风力发电机比较少见,因此我选择了这个方向。”

7CFE

实物图

谈到为何选择这个项目时,王清正坦言自己是为了打开一个自己的心结:“我在高中就做了风力发电机的代模型、两代试验机。其实,我用这个项目已经参加了好多好多比赛了,但是对于每个比赛的准备并不是重复性的,而是递进式的研究,因为风力发电的研究需要不断的去探索改进,然后一代一代的做,真正的好项目就是一代一代的做出来的。项目的准备方面定方向非常重要,如果方向错了,做的再多都是徒劳能想出通吃各种比赛的项目很难。在准备比赛方面,要针对不同的比赛选择不同的队员,如果你的项目足够好的话,找人不是问题。”

DD46

比赛现场

回忆起对于比赛的准备工作,王清正感慨万千。“做比赛很累很累很累,我这个项目是从今年挑战杯开始做的,然后是节能减排、山机电、西门子、到现在的国机电系统、山科创,每一次越临近比赛,都要把材料一遍一遍的改,改材料没有尽头,只有把它不断的完善。而且做比赛肯定要熬夜,我从山科创的前两周开始就再没在十二点前回过宿舍,最后两天直接睡在做项目的屋子的沙发上

关于比赛的经历,王清正还传授了一个小经验。“在比赛的时候我们特地把展示视频和ppt做得通俗易懂,即使是对风力发电完全没有过了解的话也能听懂,虽然有人说我们做的怎么这么幼稚,但是在答辩的时候出现了一个很好的现象,就是评委都有意犹未尽的感觉,他们的问题都是不断的如果你讲不懂的话,评委就会不知道问什么,分数自然也高不到哪里去。

1D1D1

深夜备赛

但是这“通俗易懂”也不是简简单单就能做到的。王清正分享道,与评委自如交流、把项目阐述地清晰有逻辑的能力是他从上大学以来一直兼职的习惯中获得的。“我从大一到现在一直保持兼职,大一上学期的时候做过十几种兼职,你们能想到的所有兼职我都有做过。从兼职中我首先获得的是再也不怕和陌生人交流的能力,它对于我在比赛的时候与评委之间的交流有很大的帮助,而且能使我达到经济独立。”

15761

比赛现场

对于竞赛和学习的关系,王清正反复强调,“做比赛永远只是副业而不是主业,如果牺牲学习成绩来做比赛的话也没意义,学生首要的还是要把本职工作做好。”


第二站

采访项目:智能多功能交通隔离带

采访对象:项目负责人 王璐

采访地点:某食堂


王璐是智能多功能交通隔离带的项目负责人,项目产品样式为中空的箱式长方体,内部可填充土壤,其上可以种植绿植;箱体可以实现对本产品的生产、销售、安装、养护等智能管理;墙体内敷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可以实时监测道路信息、环境信息和箱体内植物信息,并经低功耗无线通信模块发送至云端实现大数据分析与智能控制。

“这个项目结合了很多物联网终端技术。当时是我的任课老师先有的项目想法,在了解到我有同样方向的想法后问我想不想做这个项目,于是我就把项目接下来后招募了队员和我一起完成,现在有了两项专利和一家公司,并且已经做出来了实物模型。”

DDE9

“产品细节方面问了很多机电学院的同学,也查阅了许多的资料,物联网终端开发方面也在暑期去了一家公司进行了专门的学习。我的团队成员里有两个是我室友,在做项目的后期,我们发现在市场分析、成本分析、还有专利方面我们还缺乏了解,于是邀请了两位商学院的同学加入,她们的帮助非常大。”

“准备比赛的时候也遇到过很多困难,比赛用的一分钟视频中想要表述很多东西,但是不知道如何精简。为此我们团队与指导老师反复地交流。PPT的制作过程中也是反复与老师沟通,我经常是一下课就跑到老师的办公室去,PPT和视频做完一遍就讲一遍,哪里不行就再沟通再做,反反复复。比赛材料的细节是很重要的,有时候一个题注是否标对都能决定着结果的成败。”

E714

比赛现场

“现有的隔离带是需要挖路的,我们的隔离带是一次性吊装的,可以降低修建难度,成本也能降低30%-40%,同时它结合了很多物联网的终端实现了诸如远程控制的很多技术。目前我们已经收到了多家公司的投资意向和应用意向,未来还是会把它继续做下,挑战杯、创青春大赛我们都会参与。”

采访结束

不知道你有没有感到收获满满?

科技兴则民族兴

科技强则民族强

我们为青大的金奖项目骄傲

为青大所有在科技创新事业坚持的同学们点赞!


一等奖

项目名称:智能多功能交通隔离带

项目成员:王璐、鲁小菲、考雪梅、耿怀喜、于优杰

指导教师:范延滨

项目名称:“风驰电涌”一种可调节的垂直轴阻力型风力机

项目成员:王清正、晏洪伟、陈佳虎、黄龙俭、赵晓东

指导教师:孙万超、褚琳娜

二等奖

项目名称:空间N次方——基于物体识别技术的变容货柜

项目成员:万嘉昊

指导教师:孙万超、高薇嘉

项目名称:可在明暗双视场中差异化显示的多功能材料

项目成员:蒋彤、程龙祥、李雷、朱义飞

指导教师:张君诚

项目名称:一种智能可升降的减速带发电装置

项目成员:国阳、李永鑫、管锡志、邱续程、毕文哲

指导教师:孙万超、褚琳娜

项目名称:碘伏的原位电纺

项目成员:闫芳芳、邢志雷、谭雅悠

指导教师:闫旭

三等奖 

项目名称:基于纯视觉感知的端到端自动驾驶系统设计与测试

项目成员:李玉莹、张梦真、朱锋、郑振华

指导教师:刘其朋

项目名称:一种基于曲柄滑块机构所设计的智能座椅

项目成员:董傲、李兆兴、薛奎奎、刘延慧、李绪成

指导教师:于景之、李俊儒

项目名称:全景商业空间展示与传播项目

项目成员:李绪成、程龙祥、李雷、朱义飞

指导教师:孙万超、褚琳娜

项目名称:特种环境救援车

项目成员:张浩、赵志强、郑文皓、刘振华、吴承霖

指导教师:初秀荣、朱本浒

项目名称:“鲸医小生”—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医学健康知识科普

项目成员:程泽伟、张银川、段鑫、马雪彤、王子晴

指导教师:周露玙、周爱霞

项目名称:电子产品中重金属元素LIBS分析方法研究

项目成员:苏和盛、刘清溪

指导教师:钟石磊

项目名称:基于HSV的草莓采摘设备

项目成员:程耀、郑茂阳、兰永鑫、赵秉正、尹金泰

指导教师:何春华、彭鑫

地址: 青岛市崂山区宁夏路308号青岛大学博远楼
联系电话: 85957378、85952236
邮编:266071
邮箱:qducxcy@163.com


请您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