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推动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改革,提高研究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提升研究生的培养质量,2020年我校继续组织研究生参加“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始于2013年,由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与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联合举办。目前,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国研究生创“芯”大赛、中国研究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中国研究生机器人创新设计大赛、中国研究生能源装备创新设计大赛、中国研究生未来飞行器创新大赛7项赛事报名通道陆续开启。

如何才能在大赛中崭露头角,取得佳绩?我们采访了我校在2019年“HRG博实杯”第一届中国研究生机器人创新设计大赛中国赛获奖团队,他们是机电工程学院丁彦强、宋正辉、王敬、刘丹阳、程堂灿五位同学。经过激烈地比拼,他们的团队从包括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等全国知名高校在内的220所高校1311支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最终荣获软件仿真组全国三等奖,“机器人趣味挑战赛”亚军。他们的参赛经验可以为我们2020年参赛的研究生们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赢在创意
这是从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的关键。“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重点考察团队的创新能力。目前,国内药房自动化还处于起步阶段,国内市场还没有应用广泛且成熟的自动化药房系统,因此,在张凤生教授的指导和建议下,他们选择完全自主设计一款基于双目立体视觉的机械手式自动取药机器人,现在看来这是至关重要的一步。此外,独特的创意还应该体现在方方面面,例如机器人的外观设计、总决赛答辩PPT设计,精致的海报及申请书等。
二、赢在细节
初赛后,仅有不到13%的作品能进入总决赛。因此,入选总决赛的作品水平要求都很高,能斩获高奖的关键在于细节的把控,做到精益求精。为了获得满意的答辩效果,团队精心准备答辩文稿。主讲人在答辩前夜不厌其烦地演练了20余次,不仅做到对内容烂熟于心,还让答辩时间精确的控制在规定时间。为了获得满意的演示效果,他们截取了大量机器人特写镜头,并完成了机器人简介视频的制作。
三、赢在齐心
在张凤生教授的指导下,反复推敲演讲词,一遍又一遍地排练试讲。在参赛过程中,他们更多是抱着学习的心态,也许正是这样的初衷,让其在机器人的设计准备过程更加注重细节与原创,在比赛展示时更加淡定从容。从创意的提出、设计制作、到最终参赛获奖历时一年,成果凝聚了团队每个成员的智慧和汗水。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为研究生磨砺自我、放飞梦想、求得真知搭建了很好的平台。让我们脚踏实地,找准方向,点燃创新激情,再创比赛佳绩。